驻俄罗斯使馆举行留学生导师新年招待会发表时间:2019-04-23 14:50 2019年12月26日,驻俄罗斯使馆隆重举行留学生导师新年招待会。张汉晖大使出席并致辞,全俄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导师和留学生,以及新闻媒体及使馆外交官代表约600人出席。 张大使致辞 张大使首先对出席活动的俄罗斯导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为培养中国留俄学生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做出的巨大贡献。张大使指出,2019年是中俄关系丰收的一年,两国元首进行了五次会晤;前11个月中俄双边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商定2020至2021年将举办中俄科技创新年,同时强调到2020年双向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0万人。目前,包括长短期交流人员在内的中俄留学人员总数超过9万人,完全可实现两国元首提出的目标。 张大使强调,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苏联人民给予的帮助与支持。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派遣了近万名学生前往苏联学习,苏联人民、高校、导师传授了他们知识技能,最重要的是为两国人民埋下了友谊的根苗,现如今根苗已长成参天大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后来成为了中国各领域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对新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建国初期,苏联援建中国156个项目,同时派遣大批技术专家,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2018年GDP总量达13.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张大使指出,中俄高校拥有各自的优势,两国可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加强研究合作,实现科技创新。我们将邀请更多俄罗斯学生到中国学习,中国政府也会为他们提供更多奖学金。我们欢迎各位教师到访中国,参观孵化器、科技园,探索人才培养,创新合作方式。同时,希望在俄学习的中国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自己的母校,热爱所在的国家,热爱这个国家的文化和人民。正是源自这份爱,我们可以为两国及两国人民的友谊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如今,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最好阶段。中俄两国要手挽手,勇敢向前,为了我们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校长马蒂诺夫致辞 俄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校长马蒂诺夫表示,在新年来临之际,以留俄学生导师新年招待会为契机,总结成绩,展望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俄中高校为两国发展与合作提供大量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早在1956年开始为中国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截止目前已培养1200余人,为中国工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国元首互动频繁,并制定了双边贸易额2000亿美元的目标,其中石油天然气领域占据重要比重,恰在此时俄中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当然,两国各领域合作项目的实施离不开两国专业人才队伍,更离不开俄中两国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我坚信,在俄中友谊与合作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真诚希望在2020年我们能够继续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打造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俄中合作关系。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皮夏利尼科娃致辞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皮夏利尼科娃女士表示,俄中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硕果累累,这不仅仅表现在赴俄留学生人数上,更重要的是中国留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和就业质量大幅提升,这与中国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俄各大高校的努力密不可分。中国留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同时,他们并不是整日在图书馆一味学习,还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详细了解俄罗斯文化历史,丰富自身阅历。教育领域合作对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衷心希望随着俄中高校间合作的不断推进,可以看到更多中国学生面孔,祝愿两国教育合作取得更加丰硕成果。 留学生代表姚志鹏致辞 中国留俄学生代表姚志鹏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留俄学子深感幸运,能亲身经历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我们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祖国给予我们的关怀与支持,感谢导师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的大力帮助。我们能取得优异成绩,无不凝聚导师们的心血。作为留俄学子,我们牢记家国情怀,不忘初心,报效祖国,为推动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添砖加瓦,让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
现场表演 招待会上,留学生们呈现了精彩的才艺表演。 |